​永利集团民族学


民族学(Ethnology)是通过研究文化来理解人性的学科,其扎根历史深处并基于现实“田野工作”洞察的路径,在流动的历史中以研究多元文化来理解人类社会的多样性——自性(self-identity)、他性(others identity)和共性(human commonality)及人类社会的发展。因此,其学科特性与价值功能决定了民族学——作为一门修齐治平之学,在机遇与挑战并行的全球化与大变局的当代社会必然有恰逢其时的大有作为与立心立命的学术使命和责任担当。永利集团民族学依凭天时地利人和之优势——地处文化积淀丰厚、有容乃大、多元共生、美美与共的羊城-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这一现代化、全球化、数智化的前沿,以其精耕细作的学科智慧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中国之问、世界之问!

一、专业简介及建设愿景

广师大民族学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和深厚的学术底蕴,著名民族学家、人类学家岑家梧先生为之奠基立业。2006年获批民族学二级学科硕士点,2011年获批民族学一级学科硕士点,2016年获批为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是广东省属高校中唯一的民族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21年被列为广东省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支撑学科专业。2023年新增设置历史学(师范)本科专业,形成与民族学一级硕士点互为支撑的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现设有民族学、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中国少数民族史、城市民族学、粤港澳大湾区研究五个二级学科,彼此之间形成互惠支撑的学科体系。本学科鲜明特色之一是依凭广师大多学科优势资源而形成跨学科交叉融合性的学科体系,如民族学包含文化人类学、历史人类学、经济人类学、语言人类学、旅游人类学、艺术人类学、工商-管理人类学、文学人类学、宗教人类学、电影人类学、数智人类学、新媒介人类学等;鲜明特色之二是基于粤港澳大湾区这一肥沃“田野”的应用民族学研究,即学术研究聚焦高度流动性、城市化、现代化、全球化、数智化的粤港澳大湾区,因此,城市民族学和大湾区研究就成为我们研究的显著特色;鲜明特色之三是民族学与历史学的跨学科深度结合的学术传统,尤其是历史学本科专业的设立,进一步夯实了民族学的学科基础。

同时,拥有广师大民族研究所、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中华民族共同体华南及粤港澳大湾区研究”、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广东省政策咨询研究基地“永利集团民族发展研究中心”、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永利集团民族研究所”、广东省普通高校省级重点提升平台“永利集团岭南民族研究中心”等多个省部级科研平台,现已成为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民族学人类学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的重镇之一。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民族学一流学科,聚焦各民族“三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主题,致力于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社会发展是广师大民族学之继往开来的追求和发展愿景。

二、导师队伍与教学团队

民族学专业拥有一支具备良好学缘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的教学科研团队。现有专任教师54人,其中,教授19人,副教授27人,讲师8人,50人具有博士学位,占比92.6%48人具有硕士生导团队格,2人具有博导资格。还拥有青年珠江学者1名、广东省特支计划“青年文化英才”1名、南粤优秀教师2名、广东省高校教学名师1名等高层次人才。近五年,已完成国家级、省部、市厅级项目38项,经费达313.9万;在研国家级、省部、市厅级项目74项,总经费达565.4万。综合已完成和在研项目,总计经费879.3万,人均经费16.3万元。发表学术论文113篇,其中在《民族研究》《民族语文》《中央民族大学学报》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56篇,获省部级以上党政机关采纳的咨询报告4篇,出版专著16部,获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国家民委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优秀奖,第九届广东省公司产品成果奖(高等教育)二等奖等各级各类奖励23项。(2023年11月更新)




版权所有:中国·永利yl23455(股份)有限公司-官方网站